高压操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炉顶压力水平也在逐渐提高。1956年中国在鞍山钢铁公司9号高炉采用高压操作,1000m3级以上的高炉均已实现了高压操作,顶压水平多在100~170kPa之间。到1990年中国高压高炉的生铁产量占全国高炉总产量的60%以上。
目录
70年代以来,随着高风温和高炉喷吹燃料技术的发展,高炉焦比大幅度降低,引起高炉料柱结构和炉内流体力学方面一系列变化,更加需要实行高压操作来保证高炉强化和炉况顺行。一些巨型高炉,如日本大分厂2号高炉(5070m3),炉顶压力高达280kPa;扇岛厂1号高炉(4052m3),顶压高于200kPa,某厂的一高炉(5500m3)顶压220kPa;中国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3号高炉(4360m。),顶压在220kPa以上(设计水平250kPa),1989年获得利用系数2.202t/(m3·d),综合焦比496kg/t(入炉焦比434kg/t)的良好效果。近年世界新设计的4000m3级以上的巨型高炉,顶压一般均按250~300kPa考虑。可以说,高压操作是自高炉使用热风以来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大型高炉强化冶炼的必由之路。
从流体连续性方程G=γw(式中G为气体的质量流量,kg/(m2·s);),为气体的密度,kg/m2;w为气流速度,m/s)可知,气体的质量流量不变时,气体密度与其流速成反比。提高炉顶压力后,高炉内各部分的压力或炉内平均压力相应提高,煤气被压缩,体积变小,密度(γ)增加。这时有两种可能供炼铁工作者选择:一种是气体质量流量G不变,则w必然减小,使得与煤气流速w的平方成正比的炉内料柱全压差△声降低(见高炉煤气运动),促进炉况顺行。顶压水平愈高,对煤气流速和△声降低的作用愈强,愈有利于高炉顺行;另一种是保持炉内煤气的平均流速(面)不变,则G便由于γ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说,往高炉鼓送的风量体积流量保持不变,它的质量流量增加了,即相应单位时间内送入高炉的氧量增加了,高炉冶炼强度就可以提高,在焦比基本不变或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产量也提高。这就是高压操作的理论基础。这一原理可用高压操作特性曲线(图1)来描述。从图1可看出在相同冶炼强度(如i1)下,高压比常压具有较低的△p,而且顶压水平愈高,△p愈低( △p3<△p2<△p1)。若在高压下保持与常压相同的△p(如△p1),则随着顶压水平的提高,冶炼强度将从i1提高到i2和i3。这样,在常压操作时高炉不能接受的风量,高压操作时却能有效地使用;常压时高炉难于达到的冶炼强度,高压时却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