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增稠器 我有新说法
2132 0

增稠器又称稠厚器或增浓器。用以浓集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沉降器。有锥形、圆筒形、方形等型式。为了某种需要,也有设计成多层式的。大型增稠器多是锥形底的圆筒,悬浮液由送液槽流入,清液由周边溢出经流出槽排出。器中有缓慢移动的耙,使沉淀物或沉渣集向器底中心,集中后经排出导管排出。

增稠器简介

连续增稠器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重力沉降浓缩悬浮的固体,这样就达到一个稳态物料平衡。固体主要在底流中被连续地排出,同时也以同样速率从原料物流中加入。一旦积累了一定的悬浮液蓄存量,如果加料恒定,则蓄存量也将不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连续增稠器用于从大量的固一液悬浮液中浓缩或去除大量固体的场合。[1]

一个增稠器有几个基本部件:盛装浆料的槽,加料管和把物料加进槽内的加料井:一个转动耙机构,把浓缩固体推向卸料点;一个底流固体排出系统,和一个溢流溜槽。由于各种有机聚合物絮凝剂的使用,连续增稠器经历了几次改革,现在形成两个基本类型:普通型和高速率型。

增稠器普通增稠器

根据驱动机构将普通增稠器分为三类:(1)桥式支撑,(2)塔式支撑,(3)拖拉式驱动。

图1表示普通增稠器的基本设计,属于桥式支撑型。原料物流经由管子或开口溜槽送到增稠器的中心,进入加料井。加料井的设计要力图减小物料的流入速度引起的湍动,并迫使加入的悬浮液不超过清液界面。被增稠的固体流向或被耙向增稠器的中心并被排出,清流液体经由周边溜槽从增稠器中移出。

图1普通增稠器

普通增稠器可用也可不用絮凝剂,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而定。如果使用絮凝剂,则一般将它加到进料溜槽,或者加到进料井中,这样在所产生的湍动中便可发生絮凝作用。

增稠器高速率增稠器

高效率增稠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率。它们与普通增稠器的差别主要在加料井的设计、大小与控制。与普通增稠器不同的是,高速率增稠器必须使用絮凝剂。

高速率增稠器加料井的设计特点是能使絮凝剂地分散到原料中,而且使已经絮凝的悬浮液在进入增稠器的沉降区域时,新形成的絮团不致被破坏。如果必须通过固体接触才能完成絮凝作用,则可让原料物料直接进入浓缩床层。如果能够充分絮凝达到预期的溢流清晰程度和底流密度,也可让进料流到浓缩床界面上方。一般说来,两种操作模式都可以在全规模装置上试一试,然后采用其中效果较好的操作方式。

图2是一个高速率增稠器,为Eimco大处理量型设计。必须采取脱气步骤,从进料中除去夹带的空气,以防在增稠器中造成湍动或引起固体的上浮。原料物流和絮凝剂都从加料井进入增稠器。为同进料更好地混合,絮凝剂从多点加入。设计使用一个机械混合器分散絮凝剂,但还有一些没计方案依靠进料物流的湍动来分散絮凝剂。无论在加料井还是在浓相床中都发生絮凝作用。在加料井中絮凝的量取决于在其中的停留时间和湍动程度。

图2高速率增稠器

由于高速率增稠器提高了絮凝效率,使得主体沉降速度比普通增稠器提高2~10倍,因此也使单位面积减少了大体相同的倍数。对于同样的使用场合,高速率增稠器的体积可比普通增稠器小4~15倍。一个后果是,固体加料速率或固体沉降特性的变化将使浓相床界面发生更快的变动。因此,高速率增稠器需要某种形式的自动控制。用于维持高速率增稠器稳定操作的控制参数是底流固体密度、底流排出速率、絮凝剂量,固体在槽中的存蓄量、固体的加料速度和转动耙臂机构的机械扭矩限。[2]

增稠器特点及应用

(1)生产连续;

(2)沉淀物的浓度均匀;

(3)由于耙的轻轻搅动,沉淀物或沉渣的脱水较好;

(4)操作机械化;

(5)设备笨重;

(6)占地面积大。

增稠器常用作无机盐的洗涤精制设备,如在氨碱法纯碱生产中用作盐水精制设备,如在氨碱法纯碱生产中用作盐水精制设备,在苛化法烧碱生产中用作二次苛化器和苛化泥洗涤器等。

参考资料



×

是否已完成本次百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