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红外线加热器由嵌入适当陶瓷材料的电阻热导体构成。由于嵌入陶瓷中,热导体产生的能量可以传给其周围的材料,这样既能防止热导体过热,同时也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用于嵌入热导体的材料必须是绝缘的,并且在设定的红外线辐射范围内有良好的吸收性和放射性。为满足这个要求,陶瓷材料红外线加热器可做成不同的几何形状。陶瓷红外线加热器的主体为陶瓷,利用表面的一部分作为辐射面并集成了加热盘管。对于陶瓷红外线加热器,也可以将一热电偶固定在热导体的相邻位置。陶瓷红外线加热器是由Elstein-Werk发明的。圆锥型陶瓷红外线加热器的基本模型于1949年3月24日获得权。与此同时成功地研制了陶瓷红外线板状加热器,实现了大面积的红外线加热面。1950年3月8日,Elstein-Werk获得了陶瓷红外线板状加热器的权。陶瓷红外线加热器被广泛称作“埃尔发射器”,如今这一称呼已被用作陶瓷红外线加热器的通用名称。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70nm纳米至1mm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覆盖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的波段。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俗称红外光。
红外线光谱
红外线发现者-牛顿
公元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并测量出3,900埃~7,600埃(400nm~700nm)是可见光的波长。1800年4月24日英国伦敦学会(ROYAL SOCIETY)的威廉·赫歇尔发表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谱,具有热效应。他所使用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由紫到红,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份,温度仍持续上升,因而断定有红外线的存在。在紫外线的部份也做同样的测试,但温度并没有增高的反应。紫外线是1801年由RITTER用氯化银(Silver chloride)感光剂所发现的。CIE分类系统
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建议将红外线区分为以下三个类别[1]:
红外线-A (IR-A):700纳米-1,400纳米 (0.7微米-1.4微米)
红外线-B (IR-B):1,400纳米-3,000纳米 (1.4微米-3微米)
红外线-C (IR-C):3,000纳米-1毫米 (3微米-1,000微米)
由于红外线具有典型的热作用可利用红外线进行加热。根据红外线的分类可将红外线加热器分为以下三种,短波加热器,中波加热器和长波加热器。短波加热器以卤素加热管为代表,中波加热器以碳素加热管为代表,长波加热器以陶瓷加热器为代表。
陶瓷红外线加热器大全
注:在没有进行说明下,所作比较的前提是两款加热器的尺寸相同,功率相同。如何从表面判断陶瓷红外加热器的优劣呢,下面几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进行初步判断。
1. 表面平均功率密度
表面平均功率密度能够做到越高,加热器的性能越好。
2. 极限温度
极限使用温度越高,说明其耐温性更好,故在同等温度下其使用寿命更长越好,说明极限温度越高,加热器性能越好。
3. 重量
相同型号的陶瓷加热器一般来讲质量越轻其加热效率越高。
4. 升降温性能
升降温越迅捷,加热器性能越好。
5. 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是加热器性能参数的重要指标,使用寿命越长,说明其性能好。
6.节能效果
很明显,节能效果越好,加热器性能越好。
7. 一致性
同一型号加热器各参数(升降温性能,重量等)的一致性越高,加热器的性能越好。
与加热器性能无关的因素
1. 釉面光亮度
陶瓷红外加热器的首要条件是加热,因此,陶瓷辐射率越高,代表其性能越好,釉面光亮度与辐射率无关,而且,釉面在高温下容易熔化,因此,并非越光亮的加热器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