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凯涅尔目镜 我有新说法
1136 0
凯涅尔目镜是一种目视天文望远镜目镜,以字母K表示,是冉斯登目镜的改进型,是在冉斯登目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出现于1849年,主要改进是将单片的接目镜改为双胶合消色差透镜,大大改善了色差和边缘像质。这种目镜,视场大,常用在低倍率观测上(如观测彗星或大面积的天体)。

目录

凯涅尔目镜构造

凯涅尔目镜构造[1]
凯涅尔目镜是由单片透镜和双胶合透镜组成的。一种改进型的冉斯登目镜,二片组成的接目镜及双凸透镜作为场镜。它能校正倍率色差,同时也减小了位置色差、像散和畸变。视场角大于400,可达500。此目镜系统在天文望远镜中普遍采用,特别适用于低、中倍率。

凯涅尔目镜产品特点

目镜的结构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现在我们把凯涅尔目镜(K)与其它几种的目镜相比,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惠更斯目镜(用字母H表示,MH或HM表示惠更斯目镜的改进型),是由两片单片透镜同方向组成,结构相对简单,这类目镜适用于低倍率或中倍率的观测。 [2]
冉斯登目镜(以字母R表示,适于用作装有十字丝或标尺的目镜),用在低倍率或中倍率的测量性观测。适用于小型望远镜使用,由于它仅由二片同种光学材料制成,且有一面是平面,二凸面相对而置(图2.12),价格则比较便宜,也容易制造。此目镜没有畸变,但有色差。因为球差小,且视场光栏在目镜的场境前,因此可以作为测微目镜和导引目镜。此目镜的场镜平面离视场光栏甚近,场镜平面上的小点及灰尘都能在接目镜上看到。视场的视尺寸约250~400。
凯涅尔目镜(K)是在冉斯登目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出现于1849年,消除了冉斯登目镜的色差,这种目镜,视场大,主要改进是将单片的接目镜改为双胶合消色差透镜,大大改善了对色差和边缘像质的改善,视场达到40-50度,低倍时有着舒适的出瞳距离,所以目前在一些中低倍望远镜中广泛应用,常用在低倍率观测上(如观测彗星或大面积的天体)。但是在高倍时表现欠佳。另外,凯尔纳目镜的场镜靠近焦平面,这样场镜上的灰尘便容易成像,影响观测,所以要特别注意清洁。

凯涅尔目镜作用

一,使入射到物镜的平行光从目镜出射时仍为平行光。
二,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这对于观测有视面的天体和近距双星等天体是十分重要的。

凯涅尔目镜改进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在不断对凯涅尔目镜进行改进,以让它为人类做起更大的贡献。
有专家以传统凯涅尔目镜为基础,采用ZEMAX软件,设计了衍射面位于目镜系统中不同位置时的折/衍混合目镜系统,所有系统均仅采用的K??9玻璃,设计结果与传统凯涅尔目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折/衍混合目镜系统在校正目镜的像差,例如像散、垂轴色差、垂轴像差、轴向像差和轴向色差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凯涅尔目镜。选择合适的衍射面位置,可以同时获得符合要求的畸变。衍射面的引入,极大地减小了系统的重量和尺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的凯涅尔目镜被研制开发出来。
参考资料


目录
×

是否已完成本次百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