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红外线监测

我有新说法
146 0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热辐射或热射线,是非电离辐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为700nm~1000µm,介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根据对红外辐射响应方式的不同,红外辐射监测的测量仪有温热型和光电型两种。

目录

红外线监测红外线的主要来源

任何温度高于零度(−273℃)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其辐射波长越短。自然界中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其辐射能量中红外线占46%,日常生活用品如日光灯、火炉和热熨斗等都是红外线的辐射源,人体也能辐射红外线。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中使用特殊用途的照明器具或者高温操作过程中都会产生较强的红外辐射。工业生产中的黑体性辐射源(如电阻丝加热的球形、柱形和锥形腔体)、燃烧炉、熔融的金属和玻璃、烘烤和加热设备以及产生弧光的加工过程等。

红外线监测波段划分

(1)物理学分类:
长波红外线:波长3.0~1000µm,能被皮肤吸收,只产生热的感觉;
中波红外线:波长1.4~3.0µm,能被角膜及皮肤吸收;
短波红外线:波长0.7~1.4µm,可被组织吸收引起灼伤。
(2)医学和生物学分类:
远红外线:波长30~1000µm;
中红外线:波长3.0~30µm;
近红外线:波长0.7~3.0µm。
(3)国际照明协会(CIE)按照生物组织对红外线的吸收特性及产生的生物效应分类:
红外线A段(IRA):波长0.7~1.4µm;
红外线B段(IRB):波长1.4~3.0µm;
红外线C段(IRC):波长3.0~1000µm。

红外线监测红外线的物理特性

红外线照射体表,绝大部分可被吸收,只有1.4%左右被反射。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穿透皮肤的能力不同。波长300µm以下的红外线10%穿透毛细血管层;波长达800µm的红外线65%能穿透毛细血管层到达真皮层,21%穿透真皮层到达皮下组织。

红外线监测红外线的监测方法

根据对红外辐射响应方式的不同,红外辐射测量仪有温热型和光电型两种。
温热型测量仪是测量所吸收的总热量,光电型测量仪是测量红外线的各波段。如DLH-2型近红外线温热型测量仪,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测量后,通过如下式计算,
P=A·N/B
式中:P——辐射功率密度,µW/cm2
A——仪器灵敏度,µW/(cm2·mV);
N——数字显示器的读数,mV;
B——每个波段滤波片的透光率。[1]

红外线监测相关标准

8 h 眼直视激光束的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 2.2—2007)激光部分。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EVANT PRODUCTS
  • gx-y03a立式人体红外线体温仪

    仪具有非接触式测温、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超温语音报警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出入境口岸、港口、机场、码头、车站、等场合使用
  • 欧尼卡am-999野生动物红外触发相机红外相机 工业相机

    欧尼卡am-999野生动物红外触发相机红外相机
    图像传感器:cmos感应器
    像素:1200万像素
    pir红外感应角度:50°-55°
    白天:感应及拍照录像,*佳距离: 1至25米内
    夜间:红外感应及拍照录像,*佳距离: 1至20米内
    感应速度:0.8-1秒
  • 供应招标野外红外监测相机 dtc-560k

    夜鹰 dtc-560k 野外红外监测相机
    全天候红外自动感应动态拍照及录像,防水抗震设计,拍照像素zui高达1200万,相机抓拍迅速(500ms),并可以定时拍照;电动镜头,自动切换白天与黑夜的拍照感应,呈现不同图像效果,夜晚拍照距离*可达25米。
  • 数字监控相机/野外动物红外线监测相机sg-660m

    红外监测相机sg-660m是一款具有1200万像素带彩信功能(能发送mms)的2.4寸tft 彩色显示屏的数字监控相机。该监控相机采用热释感应动物及人体的感应技术,自动拍摄高清晰度的图片和流畅的视频。
查看更多
×

是否已完成本次百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