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

我有新说法
2078 0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以期阐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要素间的作用机制、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为土壤肥力培育、农牧业生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作为全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体系观测点建设与运行任务的承担单位,切实做好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上传工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研究、农牧业生产力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目录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农业科学长期监测要求,按照国家土壤质量数据中心的相关部署,针对土壤质量观测需要,围绕农牧交错区农田-草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互作机制与功能调控、农牧交错带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依据统一、科学的监测规范,长期系统地对农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记录,重点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土壤质量等对气候、耕作、施肥等因素的响应研究。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发展历史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是(农办科〔2019〕28号)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草原研究所。台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中国农业草原研究所沙尔沁试验示范基地内,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区。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科研条件

拥有使用土地5569亩,其中用于呼和浩特观测实验固定监测土地面积50亩。台站在基地中心实验楼内拥有实验室300m2,实验室现配有土壤紧实度仪、土壤水分速测仪、土壤取样器、容重取样钻、土壤温度监测系统、分析天平、纤维素测定仪、土壤水分入渗仪等土壤取样、监测设备。下一步拟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农牧交错区土壤长期观测点、土壤理化分析实验室、土壤样品库、土壤标本库,配备土壤理化性状检测基本设施及设备。

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科研成就

按照土壤监测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对长期土壤监测点70个记录收集类指标、13项必测土壤指标及20项可选指标进行观测,每年获取上传数据4000条以上。完成样品采集、分析,以及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上传,土壤样品保存等工作。依托观测实验站工作,为诊断农牧交错区土壤提供简便、可靠指标,为农牧区土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1]
参考资料


目录
×

是否已完成本次百科编辑